Saturday, March 17, 2012

躁爸爸狂媽媽 (導演波蘭斯基)


世界就是如此瘋狂。《躁爸爸狂媽媽》的導演波蘭斯基也是瘋狂的,否則他不會選擇這部看似平平無奇,實則字字珠璣,可說是難度極高的項目來挑戰。
這部作品無論導或演均要有十足功架才能駕馭,波蘭斯基功力超卓,四位演員更令電影張力極高、戲味甚濃,令電影能帶動觀眾跟隨戲中主人翁血脈沸騰思潮起伏有序,愈看愈有意思,影片於威尼斯影展奪得小金獅獎是實至名歸。
節奏控制出色
很多時言語的殺傷力比武力來得震撼,唇槍舌劍能夠令表面平和氣氛添上一觸即發的地雷。電影開首簡單地交代高氏孩童在公園內以木棍打傷了龍氏孩童,其後的八十分鐘故事場景只單一地發生在龍氏夫婦的家中。高氏與龍氏夫婦欲作出理性談判解決兒子間的糾紛,彼此均以文明人見稱,打算文明地解決事件,卻因過分交流及一些小枝節而導致最終場面失控,激動情緒將理性淹沒,原本平靜的局面被刻薄無情的批判所取代,各人將言語最大的威力發揮得淋漓盡致,觀眾拍案叫絕。
假和諧的脆弱
故事發生在單一場景,並以實際時間來推進,令事情更難拍得精彩。掌控節奏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環,四人間對話的氣氛及節奏完全影響了整部電影的氛圍。影片初期的平靜令觀眾快要陷入納悶狀態,卻由琦溫絲莉嘔吐那一刻,把觀眾注意力都拉回來,慢慢地猶如把觀眾的靈魂都置身屋內般完全投入。原本四人極力裝出來的「假和諧」被一堆嘔吐物淹死了,嘔吐物淹沒了女主人最心愛的珍藏書籍,令女主人內心的不滿都表現出來了。原來裝出來的理性都非常脆弱,隨之而來的是各人的真性情,一步一步將內心感覺都釋放出來,甚至連夫婦間的「恩愛」也消失了,本來連成一線對抗外敵的夫婦內訌起來,然後又變成男一黨、女一派的說着丈夫或妻子的不是,四人的立場飄忽,令鬧劇變得更有趣惹笑。
當中的每句對白也幽默抵死,令人發出會心微笑,因為我們的社會正是這樣,每個人都在戴着一副假面具,強裝理性、鎮定、有教養、有品味、有見地,卻受不了與自己立場不同者的見解,不接受別人的一套,然後被突如其來的嘔吐物沖昏頭腦,所有武裝也放下,暴露自我橫蠻失衡的一面,中文對白用詞精準,翻譯應記一功。這種人性的弱點就像一面鏡子,反映每個人最醜陋失禮的時刻。
單一場景突顯演技
波蘭斯基的作品風格多變,種類繁多。十多年前曲折懸疑的《魔鬼手記》(The Ninth Gate),到十年前情感橫溢的《鋼琴戰曲》(The Pianist),還有其後經典演繹《孤雛淚》(Oliver Twist)及對上作品《影子滅殺令》(The Ghost Writer)絕對可看出其追求多變的心態。現在以將近八十歲高齡拍攝這部改編自法國新銳女劇作家Yasmina Reza的舞台劇作品,推翻「愈少場景愈平淡」這道理,拍出一部秒秒精煉的作品,再次證明薑愈老愈辣這定理。
能夠增添影片精彩元素,除了導演拿捏角度與掌握節奏要準確外,演員的功力亦不容忽視。四位演員當中的默契必定花了不少心機培養,對白接位插入百分百準確。
由基斯托夫華爾茲飾演不帶髒話罵人卻見血的「秒秒鐘幾十萬上落」律師;琦溫絲莉細緻演繹外表優雅淑女,實則物質主義的膚淺投資經紀;茱迪科士打充分表現出作家的神經質,以及敏感「小心眼」;約翰偉利呈現了百分百外表隨和內裏無賴的商人,全部演出精彩到肉。四人有一定社會地位及修養,反映中產人士大部分表面假惺惺實質小心眼的缺點。電影結尾更交代了兩位孩童最後像從沒發生過暴力事件般和諧玩樂,諷刺四位大人小事化大,再幽人性一默。
接近單一場景的電影像《活埋》、《127小時》也沒來得像此片般徹底,雖則片長只有八十分鐘,但密集式的對白令觀眾拍掌失笑恍如經歷三小時唇劍鬥爭,請做足心理準備來迎接這八十分鐘的口沫橫飛精闢文化鬧劇。